王基文   大公网 |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 地平綫月刊 | 南方报业 | 凤凰周刊 | 鏡報 | 信報 | 中国台湾网 | 集邮者之家

“九二共識”回顧與展望

 (2013-1-23)

 

1992123日,大陸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在香港進行事務性商談後,雙方對一個中國之原則達至了共識,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內涵,雙方存在分歧,當時沒有討論,是把分歧擱置下來,即求和存異。當時,大陸海協會的表述是: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臺灣海基會的表述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臺灣稱之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簡稱一中各表

顯然,九二共識內容,是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可簡稱為兩岸一中兩岸一中有兩層仁義:一是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一是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和平統一。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臺灣提出一中各表,這是分歧,當時沒有討論,採取擱置爭議,故而,把九二共識歸為一中各表,不符合當時共識的實際情況。

臺灣國統會,在199281日通過的《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決議,其中指出: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大陸認為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臺灣則認為一個中國應指中華民國

由此可知,臺灣是把一個中國涵義解讀為代表權,即誰代表一個中國。但代表權不是一個中國的內涵,乃是一個中國內涵之外的課題,因它不是一個中國的本質屬性。而概念的內涵,是反映於概念中物件的本質屬性的總和。一個中國的內涵,是她的領土和主權,因其是一個中國本質屬性的總和,是有決定性的特有屬性。代表權取決於領土和主權,擁有一個中國的領土和主權,才能代表一個中國,它只是派生的特有屬性,屬於非本質屬性,不能構成一個中國概念內涵。

一中各表一中是共識,各表是分歧。一中各表是說代表權,不反映一個中國內涵。其各表絕非主權爭議,而是代表權分歧。一中各表,無論說誰代表一個中國,都無法獲得對岸認同,各執一詞,無法交集,勢必引發無休止爭議。因此,本著和為貴,弘揚孔子和論,或稱和學,兩岸須擱置、化解各表分歧,凸顯一中共識,異中求和,和中存異,進而和中化異。

九二共識,乃是歷史事實。對於九二共識,向來,臺灣強調各表,大陸重視一中。2000年蘇起創九二共識一詞,無具體內容,意在以模糊性概念讓各方解釋都有交集,促使兩岸關係解套及發展。然而,2005512日,胡宋會談新聞公報中,已將九二共識內容定為兩岸一中,檔中在九二共識括弧內注明兩岸一中新簡稱,即寫成九二共識(兩岸一中),沒有提到一中各表。這樣,九二共識內容已明確清晰,獲雙方認同,無需再模糊,現在應稱為九二一中共識,一目了然,不再各說各話,分歧得以化解。

為了化解各表分歧,促進兩岸和平統一,2000713日,錢其琛提出:兩岸可以先不討論一個中國的內涵,她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之間非彼即此的問題。825日,他進一步提出:就兩岸關係而言,我們主張的一個中國原則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於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這樣,什麽是一個中國?已明確清晰,即一個中國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是指中華民國,而是指領土主權一中。在時間上,貫穿中國全部歷史,包括五千年中華民族文明史全進程,歷史上各個朝代,1949年前中華民國,1949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一個中國不同歷史發展階段,未來中國,則是一個中國新歷史發展階段。在空間上,一個中國現階段包括:大陸、臺灣和其他未收回的領土。

由此可知,一個中國不是政治實體概念,而是民族範疇。

臺灣強調的一中各表,不是九二共識內容;九二共識內容,是兩岸一中。當北京提出大陸和臺灣同屬於一個中國後,各表分歧應可化解,一中各表已成過時提法。其實,一中各表提法對臺灣反而不利,因為大陸比臺灣地大人多邦交國眾,差距懸殊,而且大陸還擁有聯合國合法席位,說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國際社會不會認同。而擱置、化解各表分歧,對臺灣有利。

1992年以來的20年,是兩岸關係破冰、探索、前進的20年。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和臺灣海岸交流基金會,簡稱大陸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合稱兩會,經兩岸雙方分別授權,在九二香港會談及其後的函電往來中,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即九二共識。20年來,兩岸關係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曲折向前,如今在經貿、文化、人員往來等方面取得了寬領域、多層次的豐碩互動成果,充分彰顯出堅持九二共識的重要意義。而一個中國原則是九二共識的核心,兩岸只有遵循一個中國原則,才能獲得良性發展。

回顧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由上世紀50年代中期,毛主席、周總理提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重要主張;到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隨後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19951月,江澤民提出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200812月,胡錦濤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幾十年座談會上,全面系統闡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提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六點意見。

19921028日至30日,兩會在香港進行工作性商議。大陸海協會代表提出五種有關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方案;臺灣海基會代表也拿出八種表述方案進行討論。隨後通過函電聯繫,最後於1992123日,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的共識,此一結果2000年蘇起稱為九二共識。

自此,關係發展邁出歷史性的重要步伐。19934月,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與臺灣海基會會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汪辜會談,實現了1949年以來兩岸以民間名義公開進行的最高層次會談,簽署了《汪辜會談共同協定》等4項協定,建立了兩會制度性協商機制,務實解決了兩岸同胞交往中一些事務性功能性的問題。

19981014日至19日,辜振甫應汪道涵邀請,率領海基會參訪團赴上海、北京訪問,成為1949年以來第一位由臺灣當局正式授權,踏足祖國大陸的代表,江澤民會見了辜振甫夫婦。期間,兩會達成進行包括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對話的共識。

兩岸關係穩步向前之際,隨著李登輝拋出兩國論的分裂主張,兩會聯繫被迫中斷。2000年後民進黨在臺灣執政,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否認九二共識的議論,使兩岸官方層面互動幾近停滯。

不過,兩岸民間交流沒有因台獨勢力擴張而中斷,台商西進的腳步沒有停下。2005年,兩岸政黨交往取得突破性進展。國民黨與新黨相繼訪問大陸,三黨共同認同的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為兩岸政黨交往提供重要基礎。

2008年,國民黨重新在臺灣執政後,兩岸兩會終於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談判。2008年至2012年期間,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基會江丙坤代表兩會共舉行八次會談,簽署了包括《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在內的18項協議,實現了全面三通、大陸赴台個人遊等一系列政策,成果豐碩。

2012118日,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主張、新論述:一是首次把堅持九二共識寫入黨的代表大會正式檔;二是提出兩岸雙方應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三是強調加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化建設;四是主張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並對此作出合情合理安排。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經過四年多時間,已由開創期步入鞏固深化新階段。兩岸經貿、社會、文教關係的深入發展,必須要與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協調同步。過去四年多兩岸關係只經不政的發展,政治關係與經濟關係不平衡、不協調、難以持續的問題已相當突出,為突破這個發展瓶頸,今後兩岸關係應由只經不政先經後政發展為政經並重。故而,中共十八大報告希望在國家尚未統一之前,探討兩岸政治關係,並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等等。

近來,有作者在報上撰文稱:一中各表是主權爭議;九二共識即是一中各表。這些提法不妥,是對九二共識原則性問題錯誤解讀。

一中各表絕非主權爭議,乃是代表權分歧。主權爭議是國與國之間爭端,若把一中各表說成主權爭議,則將引申出兩岸是一邊一國,這是原則性錯誤。兩岸並非一邊一國,而是在一個中國框架內的兩個不同政治實體。

一中各表中的各表是指代表權分歧,這點兩岸均有明確表述。臺灣國統會,在199281日的表述,前面提過;而大陸國務院,於199381日發佈的《臺灣問題與中國統一》白皮書指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筆者按:2000825日調整為大陸和臺灣同屬於一個中國。)可見,大陸亦將一個中國涵義解讀為代表權,即誰代表一個中國。

總之,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這是九二共識的真精神。事實是,兩岸同屬一中,雙方共同擁有一中主權,並非一邊一國,不存在主權爭議,各表是代表權分歧。

如前所述,九二共識不是一中各表,而是一個中國原則,即兩岸一中。所謂九二共識即是一中各表之說,所言差矣!

20127月,賈慶林提出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國家,是對馬英九2012“5·20”就職演說提出一國兩區的善意回應。馬英九有意回避中國一詞,其實,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國家一國兩區,兩者所說的國家當然都是中國,如前所述,中國不是政治實體概念,而是民族範疇。當年,林則徐創中國一詞,即為民族範疇。故而,臺灣不必回避中國一詞。

將九二共識歸為一中各表,不是馬英九上臺後才提出來,早在1992123日臺灣海基會的表述中即已提出。然而,2005年兩岸政黨交往取得突破性進展,國民黨主席連戰、新党主席郁慕明、親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繼訪問北京,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談,他們均認同一個中國原則,即兩岸一中,不提一中各表。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上臺迄今,一直強調一中各表,是囿於臺灣島內政情。其實,兩岸同屬一中,雙方共擁一中主權,彼此平等,並無矮化臺灣,不必強調一中各表,如前所述,一中各表對臺灣反而不利。有人不是臺灣同胞,他生於大陸,長於大陸,學校教育全在大陸,照理不必追隨馬英九強調一中各表,完全可循學者治學態度,求真求實,正確解讀九二共識。

綜上所述,九二共識的內容,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九二共識的核心是一個中國原則,兩岸只有遵循一個中國原則,才能獲得良性發展。九二共識不是一中各表,而是一個中國原則,即兩岸一中,大陸和臺灣同屬於一個中國。一中各表,一中是共識,各表是分歧,既是分歧,就不是共識,應以擱置、化解處之。一中各表絕非主權爭議,乃是代表權分歧,主權爭議是國與國之間爭端,兩岸並非一邊一國,而是在一個中國框架內的兩個不同政治實體。

今後,在兩岸一中和解和平發展經過四年多,已由開創期步入鞏固深化新階段,應儘早簽署兩岸和平協定,結束敵對狀態,永不內戰,終止內耗。簽署兩岸和平協定,符合兩岸同胞福祉,是兩岸同胞的呼聲。

在兩岸簽署和平協定之後,通過和解,最終邁向兩岸和平統一,結束祖國第十次分治,實現中華民族大團結。十合:神州十合貴和統,兩岸開創新篇章。和合神龍複騰飛,超越漢唐非奢望。詮釋:兩岸結束分治,是中國歷史上第十次統一。以往九次都是通過戰爭兼併,但願這回開創新篇章,實現兩岸和平統一。

 

http://www.skylinemonthly.com/showInfo1.asp?id=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