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基文   大公网 |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 地平綫月刊 | 南方报业 | 凤凰周刊 | 鏡報 | 信報 | 中国台湾网 | 集邮者之家

联合早报网:为主权还是为石油?

  中日东海海域主权归属之争议,源自钓鱼岛列屿主权归属的争执。

  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由抗倭最高军事长官胡宗宪主持、其幕僚郑若曾执笔编撰的官方文献《筹海图编》,清楚地将钓鱼岛列屿(钓鱼屿、黄毛山、赤屿)划入福建省海防区域。

  之前,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明太祖朱元璋任命靖海侯吴桢大将为总兵,率领庞大联合舰队出海巡捕海寇,在福州府福清县牛山洋与倭寇遭遇,激战后一直追剿倭寇,历经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之后,横渡黑水沟以东。此时,中国就已控制了钓鱼岛列屿并行使主权。

  1968年,联合国亚洲远东经济委员会(ECAFE)提出调查报告断定:东海大陆架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钓鱼岛列屿附近海域可能会成为第二中东。专家估计,石油蕴藏量超过1000亿桶。钓鱼岛列屿顿时为世人所关注,中日关系随之趋向紧张。

  近年来,日本造舆论说,在发现油藏之前,中国对钓鱼岛列屿未提出主权要求。这个说辞不符事实,歪曲了中国捍卫领土的本意。

  对中国而言,主权为大,祖宗基业,寸土必争,不仅仅是为了石油。即使没有石油,中国也会坚决捍卫。例如,1951年9月8日的《旧金山和约》错误地把钓鱼岛列屿划入美国托管的琉球群岛管辖区内,没有遵照《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归还中国,中国政府就坚决不承认该和约的合法性。当时,还没有发现该海域有石油资源。因此,东海之争,对中国关键是主权,而非石油。石油问题可以谈判,允许妥协;但主权问题不许谈判,不能妥协。

  而对日本而言,东海之争关键在于石油。日本石油资源极度匮乏,几乎不产石油,所需石油99%靠进口。而钓鱼岛列屿近在咫尺,丰富的石油蕴藏令日本政府垂涎三尺。

  从1969年5月9日开始至今,日本频频制造事端,在钓鱼岛问题上挑战中国,就是与该海底石油密切攸关。1970年9月13日,日本《朝日新闻》就一针见血指出:“尖阁群岛(钓鱼岛列屿)主权之争的真相是石油之争,东中国海的大陆礁层,据估计蕴藏着时价一万亿美元的石油。”可见,日本明知“东中国海的大陆礁层”属于中国领土。

  今年以来,日本在此问题上步伐之大,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2月19日,日本自民党所属106名国会议员,宣布成立“推进大陆架调查议员联盟”,决定动用1400亿日元作为东海大陆架调查经费,计划于2009年5月之前向联合国大陆架界定委员会提出报告。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强调:“进行大陆架调查是百年大计,一定要搞好。”日本全面展开大陆架调查之目的,就是要将大陆架界线延伸560公里,扩大专属经济区范围达65万平方公里,相等日本现有版图的1.7倍。其中包括钓鱼岛列屿及海域。

  不过,钓鱼岛列屿是中国大陆架延伸隆起部分,这是地质构造的客观事实,不是斥巨资就能改变的。

  6月11日,日本政府决定设立“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鼓励企业在钓鱼岛列海域开采石油等资源。日本还决定从7月7日开始到10月中旬,在钓鱼岛列屿海域进行油田勘探,将使用高性能的音波探测器进行精密调查。

  钓鱼岛问题,中日双方和则两利,战则俱伤,应该通过和平协商方式解决。(作者 王基文  是旅居新加坡的香港学者)

  联合早报网    2004年07月28日